做好人工授精,做強養豬企業
發布時間:2020-01-10 瀏覽次數:4041次
人工授精綜述:
做好人工授精,做強養豬企業
無論豬肉的價格如何,要成為一個優秀的養豬企業,生產成本的降低是企業永恒追求的目標。生產成本下降的核心是提高豬場的生產效率,提高豬場生產效率有兩個關鍵內容,一是繁殖效率,二是育肥效率。
中國規模化豬場繁殖效率的現狀
根據中國養豬統計數據,中國養豬的繁殖效率的進步是不明顯的,最近10年每頭母豬提供的上市肥豬的數字并沒有明顯的提高,有的年份還有下降。筆者走訪的豬場大部分的PSY是18頭左右。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所有養豬企業深思的問題,相對于國外養豬發達國家,中國規模化豬場在繁殖效率的提高上沒有進步。
繁殖效率對豬場的重要性
大部分豬場都知道要提高繁殖效率,但沒有仔細計算繁殖效率的提高對他的企業
意味著什么。一頭母豬的總飼養成本約8500元,中國大部分豬場的PSY是18頭,也就是中國豬場斷奶仔豬的成本是472(8500/18)元。如果我們將PSY提高到25頭,那么斷奶仔豬的成本是340(8500/250)元,每頭斷奶仔豬的成本可以降低130元,一個萬頭豬場一年的成本可以下降130萬元,在規模化豬場低利潤率成為新常態的背景下,如此巨大的成本下降實際上已經關系到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問題。
繁殖效率提高的可能性
很多豬場在提高繁殖效率方面沒有足夠的信心。沒有信心的主要原因是認為中國復雜的疾病狀況是影響繁殖效率的主要因素,而疾病狀況改善比較難。筆者認為,如果豬場出現大面積的流產、死胎、木乃伊胎、產房的大量死亡,那是疾病的因素。從中國豬場整體情況來看,這樣的情況并不常見。中國規模化豬場經常出現的繁殖問題往往是母豬不發情、產仔數低、淘汰率高、年產胎次低。而這些問題和疾病和疾病并沒有太大的聯系。還有很多豬場把繁殖效率低下歸咎于養豬設備差,也是不客觀的。筆者認為中國豬場出現的繁殖效率問題,主要是由于繁殖技術不當,繁殖管理不善造成的。繁殖技術和管理的改進并不是很困難,但需要我們轉換養豬觀念,重新審視豬場的基本飼養管理并加以改進。筆者將從公豬管理、母豬管理、人工授精操作三方面進行闡述。
繁殖技術和管理改進的方向
4.1母豬的飼養管理
4.1.1后備母豬的飼喂
在中國,大部分的豬場在飼喂后備母豬時采取的方案是:后備母豬100公斤以前自由采食,100公斤以后限制飼喂,日采食量約為2.5-3公斤/天。所有的國內國外教科書上和資料上都是要求后備母豬在100公斤以后開始限制飼喂,那么中國這樣的飼喂方式有問題嗎?有,而且有很大的問題。后備母豬的飼養目標是在配種前(8月齡)的時候,體重達到140公斤,P2點背膘厚度16-18mm。我們在很多豬場對8月齡的后備母豬進行過體重和背膘厚度的測定,一般的豬場在體重和背膘厚度方面的達標率不到20%。主張限制飼喂的管理者忽略了中國豬場的一個實際問題,中國的豬場后備母豬一般從100公斤左右開始注射10-15種疫苗,而且很多疫苗需要重復注射,從100公斤后兩個月內,每隔3-4天就會給后備母豬注射一次。這么高強度的疫苗注射,讓后備母豬始終處于應激和緊張狀態,導致母豬的采食不正常,母豬體重增長和背膘累積不理想。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自由采食,很多的母豬也不能達到飼養目標,如果限制飼喂,后備母豬在配種前的體重和背膘厚度將處于嚴重不合理的狀態,會嚴重影響母豬的繁殖性能,甚至是母豬終身繁殖性能。筆者認為,在中國目前大部分豬場的后備母豬的飼喂方案應更改為:后備母豬在配種前全程自由采食。在國外很多國家,后備母豬沒有這么多疫苗注射的應激,如果自由采食,后備母豬的體重和背膘厚度將會超過飼養目標,所以需要限制飼喂。
4.1.2妊娠母豬的飼喂
中國的大部分豬場妊娠母豬幾乎執行同一種飼喂方案:配種后0-30天所有母豬嚴格限制飼喂,采食量2.0公斤/天,30-80天2.5公斤/天,80-114天采食量3.5-4公斤/ 天,經過肉眼觀察體況偏瘦的母豬,配種30天后每天增加采食量0.5公斤,寒冷季節適當加量。因為妊娠母豬的飼喂直接關系到胚胎的著床率和成活率,對產仔數和分娩率影響很大,所以我們有必要研究清楚。這樣做有三個問題:一是中國各個豬場的品種品系非常多(有美系、法系、丹系、英系以及各種配套系),各品系之間豬的體型和對營養的需求差異巨大,中國的豬場不分品系按照同一種飼喂量飼喂,肯定存在很大的問題。二是配種后0-30天的嚴格限制飼喂問題。我們在很多豬場測定過配種時母豬的背膘厚度,大部分的母豬達不到國際公認的16-18mm,也就是說中國豬場飼養的母豬的膘情是偏瘦的,在這樣的偏瘦的狀況下還要進行嚴格的限制飼喂,母豬的膘情會進一步的下降,這對胚胎的成活是非常有害的。三是對于那些體況偏瘦的母豬,每天增加0.5公斤的飼喂量能不能將母豬的膘情補到正常狀態,豬場的管理者并沒有經過計算。
實際上妊娠階段母豬的飼養管理是所有階段中最難的一環,我們需要打破常規。一直以來豬場管理者只是在按照經驗來飼喂妊娠母豬,而沒有思考過飼喂妊娠母豬將要達到什么目標。最終達到的目標,是在母豬分娩的時候,母豬的背膘能夠達到20-22mm(不同品種品系有些差異)。先測定配種時母豬的背膘厚度,假設是16mm,就知道了母豬在整個妊娠期間需要增加4-6mm的背膘,妊娠期每個月的目標就是增加1-1.5mm的背膘,相當于每個月增加3-4.5公斤的體增重,每個月需要在維持需要量的基礎上多飼喂10公斤飼料,每天的增重需要為0.3公斤飼料。假設維持需要量為每天2.2公斤,那么配種后7-80天的妊娠母豬日均采食量就為2.5公斤。如果母豬的體況偏瘦,配種時的背膘厚度僅為10mm,按照同樣的方法計算,配種后7-80天的妊娠母豬日均采食量為3.1公斤。所以體況極度瘦弱的母豬每天增加0.5公斤的采食量是不能恢復到正常膘情的。通過妊娠母豬的測膘數據來調整采食量,能夠極大的規范妊娠母豬的飼養,測膘技術也將成為規模化豬場的常規技術。
4.2公豬的飼養管理
4.2.1公豬的膘情控制
公豬是每個場的核心豬群,數量少但意義重大,很少有管理者清楚公豬到底采食多少是最好的。為了給公豬最合適的飼喂量,我們也需要對公豬進行背膘的測定。成年公豬的背膘厚度比母豬稍薄,14-16mm可能是公豬需要達到的最好背膘厚度。在管理規范的豬場,每1-2個月會測定一次公豬背膘,如果不在14-16mm范圍內,則需要通過添加或減少采食量來調整。公豬膘情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精子的質量和數量,據筆者的測定數據,中國大部分豬場內的公豬體況是偏瘦的,需要增大采食量。
4.2.2公豬的熱應激
在夏天中國的中南部地區,如果公豬沒有降溫措施,約有50%的公豬精液會出質量問題,采取水簾降溫或者空調降溫后這個比列可以下降到20%,對于公豬利用效率比較高的豬場,20%仍然偏高。外來品種公豬受到熱應激的臨界溫度食28℃,不同品種的公豬對溫度的耐受性差異很大。如果采用水簾降溫,我們的建議是一定要加強水簾的管理,包括水簾的維護、風機的開關時間、豬舍的密閉維護、特別高溫時水的降溫。使用空調降溫最大的問題是空調的功率較大,在用電高峰空調不能正常啟動,所以如果使用空調降溫,應最大限度縮小公豬舍面積,最好使用定位欄。使用連續溫度測定儀,隨時跟蹤公豬舍溫度是必須的工作。
4.2.3公豬的睪丸炎
夏季是公豬睪丸炎高發的地區,豬場對此非常頭疼。我們認為夏季防蚊工作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普通管理者認為防蚊可以預防乙型腦炎,但筆者認為不僅如此。夏季公豬睪丸為了散熱,陰囊會變得松弛,睪丸外面的皮膚很薄,蚊子叮咬太多就可以造成睪丸發炎,不一定是乙腦導致的。福建一個豬場在夏天睪丸炎的比列為30%,使用了紗窗和蚊香等滅蚊措施后,這樣的情況基本消失了。蚊子的叮咬也會使公豬不舒服,應激加重,導致精液品質變差,所以夏季的防蚊工作是公豬管理的重中之重,但這一觀念在豬場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4.3人工授精操作管理規范
4.3.1實驗室精液品質控制
大部分豬場在精液品質的控制方面是檢測精子活力,我們認為這遠遠不夠,一個成熟的精液質量控制體系包含四個方面:一是活力檢測,直線運動的精子比例在70%以上才能使用。二是畸形率檢測,原生質滴點和尾部折疊是最常見的兩種畸形精子。豬場出現的問題要么不重視不檢測,要么是檢測方法錯誤。檢查畸形精子應該在比較好的400倍顯微鏡下,等待精子死亡后再檢測,無需染色。雙頭或者雙尾的畸形精子出現的頻率相當少見。三是密度的檢測。沒有報道說密度和質量沒有直接的關系,但密度的下降一定表示公豬生殖系統的機能下降,而公豬機能的下降很有可能導致精子質量的下降,很可能是精子的頂體及其他生化特性,而這些是現場很難檢測到的項目。所以豬場應該精確檢測精子密度,這也大部分豬場忽略的。四是精液貯存觀察。大部分豬場的精液是現采現用,沒有貯存。判斷一份精液的質量好壞的另一個重要依據是精液到底能夠貯存多久,有的精液活力不錯,但24小時后活力會急劇下降,這樣的情況也在夏天非常常見,這樣的精液也是有問題的。所以建議每頭精液制造后一定要留精液樣品供檢測,一般連續檢測三天。這四個方面構成了精液品質的控制系統,大部分豬場只做到了第一點,所以整體豬場的精液質量是存在很大的問題的。
4.3.2精液不能保存
精液不能保存三天以上也是豬場普遍存在的問題,一些大型公豬供精站尤其常見。除了上述管理問題外,與實驗室的操作技術也有很大關系。大部分管理技術人員都清楚精液的操作流程,但真正規范的沒有多少。筆者看到中國有90%的豬場人工授精實驗室衛生狀況不理想,亂放雜物,人員隨意進出。實驗室的衛生管理不僅僅是技術的需要,還會對工作人員的態度產生直接影響,衛生狀況好的實驗室,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和細致程度也會更好。另一個對精液貯存時間產生較大影響的是精液稀釋粉,很多人的想法是精子不貯存,所以用比較差的稀釋粉貯存一天就夠了。質量差的稀釋粉在稀釋精液的瞬間就對精子造成了打擊,破壞了精子的結構,即使馬上使用,這種打擊已經不可逆轉。所以豬場即使使用鮮精,精液也是需要能夠保存三天以上。
4.3.3查情
規模化豬場已經意識到使用公豬查情是最好的方法。但在豬場存在普遍的一種現象,有很多母豬在整個情期不能出現穩定的站立反應,操作人員就進行強制配種。我們認為強制配種是不好的習慣,這會對查情人員的查情標準產生改變。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弄清楚母豬為什么不會很好的出現站立反應。站立反應是母豬的本能,正常母豬100%都應該出現站立反應的,之所以站立反應不好是我們在后備母豬或經產母豬的飼養方面出了問題,優秀的管理者應該通過飼養管理的改善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一旦出現,損失已經不可避免。
4.3.4數據管理
繁殖管理的規范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是數據化。很多一千頭母豬的豬場都沒有基本數據的記錄。沒有數據,就談不上管理,在討論繁殖問題的時候就只能憑借個人經驗,模糊的去判斷一些重要的決策。數據管理的高級階段是通過數據能夠精確定位繁殖問題的所在,并為生產提供改進的依據,所有的改進效果都要以數據的改進為基礎。豬場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繁殖管理軟件非常重要。
人工授精的管理是豬場的核心管理,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中國規模化豬場繁殖管理改進的方向是我們加強母豬母豬管理、公豬管理和人工授精操作的管理,扎實的打好基本功。從整體中國的現狀來說,做好人工授精,才能做強養豬企業。